高中历史各个时期阶段特征总结
分28次完成,熟记、默写,做到学习对子或老师随意点写哪一段,考试时题目考查到哪一方面的内容,都能条件反射似的准确完整的默写出,失误率为零!各班课代表要定好计划具体落实监督执行!
先秦时期(原始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战国)
1、夏、商、西周
(1)政治:夏启以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商实行内外服制度;西周实行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扩大了统治区域,巩固了西周统治。
(2)经济:①农业:耕作方式:刀耕火种、大规模的简单协作,土地制度:原始社会的公有制,到夏商西周时期的国有制(井田制)。) ②手工业、商业: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艺相当成熟,丝织技艺发展迅速商朝时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产生。西周时期工商业为官府垄断(工商食官)。
(3)文化:商朝的甲骨文已是较为成熟的文字。
2、春秋战国(东周)
(1)政治: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时期,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崩溃,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战争不断,政局动荡,各国变法图强,士人阶层兴起。
(2)经济:①农业:铁犁牛耕出现,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小农经济产生,租佃关系产生。②手工业:逐渐形成了官营、民营、家庭三种经营形态,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技术不断进步。③商业:官商垄断被打破,出现私商。重农抑商政策产生。
(3)文化:①思想:“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②教育: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私学兴起。③文学:诗歌是当时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形式(《诗经》、楚辞);④科技:天文学、数学、医学成就显著。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秦汉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
1、政治:
(1)①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的分列割据,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②秦朝确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废分封,行郡县,秦律、选官制度,崇尚法家思想)。
(2)汉武帝时期巩固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建立中朝,设置刺史,颁布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经济:
(1)①秦朝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为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②秦朝以法律的形式维护封建土地私有制,但其暴政又极大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
(2)西汉初期的休养生息政策为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政府实行编户齐民政策和较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
3、文化:
(1)文学:汉赋是这个时期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文学形式;
(2)科技:出现了许多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医学、造纸术、地动仪是主要标志;
(3)思想:①从秦始皇“焚书坑儒”;②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魏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9年)
这是我国封建国家的大分裂和民族融合时期。
1、政治:(1)政权更替频繁,政治上长期处于分裂的状态。(2)士人(士族)阶层兴起;(3)北方民族融合加强,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内容和影响),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农业化的进程,北方少数民族基本完成封建化,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有利于隋唐的大一统。
2、经济:(1)北方战乱.生产遭到破坏;(2)北方人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比如牛耕技术),使南方生产水平不断提高;(3)长期分裂、战乱导致商品经济水平低。
3、文化:
体现了分裂割据和民族大融合的特色。在农学、数学、思想、书法、绘画方面都有突出成就。出现了著名的科学家祖冲之、贾思勰,书法家王羲之,画家顾恺之等,书法成为自觉的艺术形式。
4、民族关系:出现民族大融合的局面。
隋唐时期(581~907年)
这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1)政治: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古代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走向成熟。
(2)经济:隋和唐朝前期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曲辕犁出现,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繁荣。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松动,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
(3)文化:隋唐文化在思想、科技、文学、艺术等领域全面繁荣,领先世界,兼收并蓄。书法理论日趋成熟。
(4)民族: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5)对外:对外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陆海丝绸(陶瓷)之路空前繁荣,隋唐先进的物资文化极大的影响周边国家和民族。
(6)交通:海、陆交通发达。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时期(907~1368年)
这是我国政治局势由分裂走向统一、封建经济和科技文化继续发展、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的时期。
1、政治:
(1)北宋:①北宋完成局部新统一,与多个少数民族政权并立;②加强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但同时导致了宋代的“三冗”和积贫积弱;③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尖锐;④统治者“重文轻武”“守内虚外”。
(2)南宋:①偏安东南,与多人少数民族政权并立;②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尖锐;
(3)元朝:①结束了长期以来的分裂,完成国家的统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②加强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行省制度);③推行民族歧视政策,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尖锐;④取消科举考试,导致汉族文人求取功名无望。
2、经济:
(1)宋元时期农耕经济走向成熟,南方经济获得较大发展,南宋时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2)农业:农业得到较大发展,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土地兼并严重,租佃关系普遍化。
(3)手工业:手工业生产技术和规模进一步发展.
(4)商业:商品经济活跃,商业活动的时间、空间限制被打破,突破了“坊”和“市”的界限,纸币出现。统治者重视工商业的发展,工商税成为重要的税源。
3、文化:
(1)科技:科学技术高度发达,领先世界,出现了活字印刷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外传。
(2)思想:理学有了较大发展。
(3)文学艺术:文学艺术的平民性、世俗性增强,宋词、元曲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文学形式,出现了反映市民生活的风俗画。
4、对外:海外贸易发达,海上丝绸之路(丝绸、陶瓷、茶叶)空前繁荣。
明清时期(1368~1840年)
明清的基本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社会渐趋衰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者趋于保守、没落。
1、政治:明太祖废丞相、设置殿阁大学士,明成祖设置内阁;清朝设置军机处,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日益衰落。
2、经济:
明清时期,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农业、手工业发展超过了前代水平,高度发达;商品经济空前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租佃关系、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3、文化:继承性、总结性成就突出、但创新性不足。
①科技: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之上的传统科技仍走在世界前列,但自然科学未得到发展,中西方差距拉大;②思想:理学是占主导地位的统治思想;八股取士与文字狱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强烈色彩;反封建民主启蒙思想产生。③文学艺术:明清小说深刻反映出封建制度的衰落;京剧出现。
4、对外关系:①郑和下西洋后,对外政策由开放逐渐走向闭关自守,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②西方早期殖民势力骚扰,中国人民开始了反殖民、反侵略的斗争。
5、民族关系: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
中国近代史特征晚清时期(1840~1912)
晚清史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不断抗争与探索的历史.中华农耕文明遭受西方工业文明冲击,向近代文明转变。(侵华史、抗争史、探索史)
1、政治上:
(1)列强侵略:为了适应两次工业革命的需要,西方列强发动了对中国的殖民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840-1901)中国逐渐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人民展开了反对侵略,挽救民族危亡抗争与探索,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2、经济上:
(1)列强的经济侵略,打断了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附庸(成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资本输出地)。
(2)经济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动: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新的生产方式出现。此时新的经济成分主要包括: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洋务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代表着近代中国经济发展方向的民族资本主义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中艰难发展。
3、文化上:(1)思想:新思潮: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思想;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自强;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开国会、立宪法,实行君主立宪;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三民主义;(2)近代西方科技传入;(3)近代服饰、饮食、建筑、交通工具以及新的媒体和通讯方式出现。
北洋军阀统治(1912~1927年)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即国民大革命时期)
是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和新的革命力量(即中国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孕育发展时期。
1、政治:
(1)北洋军阀的封建统治和列强的侵略:①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后,对内大搞复辟、独裁,践踏民主共和制;对外出卖国家主权,依靠帝国主义,逐渐建立起北洋军阀的反动独裁统治。②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尤其是日本美国)继续坚持侵略中国的政策,并利用当时中国政局动荡和袁世凯急于称帝的有利时机,加紧了侵略活动。
(2)资产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一系列反专制、反复辟,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
(3)无产阶级:①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②中共“一大”提出了最高革命纲领,领导了第一次工人运动(“一大”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以在城市领导工人运动为中心任务,而没有以农村为中心;二是提出要消灭资产阶级,不符合当时民主革命的要求,即应联合资产阶级,反帝反封。)③中共“二大”提出了符合当时国情的民主革命纲领和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主张;④实现了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由于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犯了右倾错误和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革命以失败而告终。
2、经济:
(1)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迅速发展的“短暂春天”,进入第一个黄金发展时期,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奠定了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2)一战后(约1923年),帝国主义(尤其是美国)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日益萎缩。
3、文化:
(1)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实业救国”深入人心,成为社会潮流;
(2)新文化运动前期宣传民主与科学选自.读书学习网 www.dushuv.com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后期的马克思主义传人,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发展。毛泽东思想萌芽,提出了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是农民和农村问题。
(3)国民党“一大”提出“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国共的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年)
(土地革命时期,第二次国民革命时期)
1、国民党:(白区即国民党统治区)
(1)政治: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实行国民党独裁,(1928年底东北易帜)并完成形式上的统一。
(2)经济: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实行币制改革和关税自主,使全国工业总产值有所增加,民族工商业经历第二个黄金时期,取得更快发展。实行“经济统制”政策和国家资本主义措施,建立了官僚资本主义对国民经济的垄断统治。
(3)军事:国民党军队集中主要力量“围剿”工农红军及其根据地,在红军前四次反“围剿”斗争中,均取得胜利,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利后,国民党军队又对红军围追堵截,直到红军巧渡金沙江后,才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2、共产党:(苏区即共产党工农苏维埃统治区)
(1)八七会议后,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到农村,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井冈山革命道路:建立农村革命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毛泽东思想形成。
(2)遵义会议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第一集体)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标志着中共政治上走向成熟。
(3)1936年,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中共完成由反蒋(南方)到(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
3、国共由内战、对峙转到一致对外,共同抗日,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由国共矛盾(1927-1931-1935)转变为中日民族矛盾(1931——1935——1945)
面对日本侵华不断加剧和蒋介石推行“不抵抗”(后改为“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1935年底)中国共产党号召停止内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6年底)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国共开始由对峙、内战走向合作抗日。日伪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
三区:抗战边区即中共八路军区域,国统区(国民党),沦陷区(日、伪)
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中国人民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为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1、防御阶段(1937年7月7日—1938年10月)
(1)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企图迅速灭亡中国;军事重点打击国民党的正面战场。
(2)国民党:积极抗战,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会战,抗击日军的主力,粉碎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企图;但奉行片面的抗战路线,导致正面战场屡战屡败。
(3)共产党:制定了人民战争路线(全面抗战路线),开辟了敌后战场,建立一系列抗日根据地,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抗战。
2、相持阶段(1938年10月—1945年8月或19454年初)
(1)日本:把军事进攻的重点指向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对国民政府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
为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日寇对沦陷区进行疯狂的经济掠夺,加上战乱破坏,中国民族资本日益萎缩。
(2)国民党: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国民党统治更加黑暗和腐朽;
(3)共产党:在斗争中艰难地发展,敌后抗日根据地出现空前困难。中共为渡过根据地严重困难,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抗日土地政策。
3、反攻阶段(1945年8月)
(1)日本:日本法西斯最后战败;国共两党关于中国命运的斗争趋于激烈;国际反法西斯力量联合斗争加速了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进程。
(2)国民党:坚持内战和独裁的方针。
(3)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召开“七大”,提出废除国民党专政,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毛泽东思想发展并成熟,确立为中共的指导思想并写入七大党纲。
4、中国的抗日战争开展时间最早(1931年起,比1941年才正式参战的苏美早了整整10年)持续时间最长(长达14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四大主力之一以及抗日的主战场,抗战使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废除了列强的治外法权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成为联合国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创始国。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
(第三次国民革命时期)
1、1945年8月至1946年6月,是我国民党发动内战的准备时期,也是中共为争取国内和平民主、制止内战而不懈努力的时期。中国的主要矛盾由中日矛盾转变为中国人民(共)跟美蒋反动派之间的矛盾。
(1)国民党:蒋介石在美国的帮助下,进行备战,抢夺革命果实。但由于备战的时间需要和国内外舆论的压力,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三次电邀毛泽东和谈。
(2)共产党:反对内战和国民党独裁,争取和平民主。通过重庆谈判,双方签订《双十协定》,中共获得政治上的主动地位。召开重庆政协会议,形成政协决议。
2、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是国民党全面进攻、人民解放军战略防御时期。
(1)军事:国民党凭借其军事和经济力量的优势,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人民解放军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2)政治:国民党对内独裁,对外出卖国家主权,政治上空前孤立;共产党领导建立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3)经济:美国加强对华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形成独占中国的局面,加上战乱和官僚资本的盘剥,国统区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民族资本纷纷倒闭;解放区发起土地改革运动,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可靠的人力物力保证。
3、1947年6月至1949年9月,是国民党防守,人民解放军反攻时期。
(1)军事:①人民解放军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②1949年4月,渡江战役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2)政治:①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尤其是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为筹建新中国做好了准备。
结论:新民主主主义革命胜利,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建立一支党领导的军队开展武装斗争;有一个共产党领导的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中国现代史
新中国的历程(1949年至今)
一、向社会主义过渡和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49~1978)
1、政治:
(1)建国初,世界正处于美苏争霸的冷战格局下,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华采取了敌视政策,国内还残存着反革命势力。面临着严峻政治形势,新中国采取了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的措施。
(2)《共同纲领》代行宪法;形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颁布了1954年宪法。
(3)在十年“文革”中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2、经济:(注意区别并记忆以下哪些是正确的探索、哪些是探索中的失误)
(1)由于帝国主义长期掠夺,官僚资本主义的掠夺和战争的破坏,国民经济面临崩溃。新中国成立后,着手恢复经济,1952年底国民经济根本好转。
(2)1953年出台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并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内容:“一化三改”)。中国工业化取得两个“初步”基础,社会主义工业化开端良好。
(3)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4)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次正确探索。
(5)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6)1958年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表明了探索中的挫折。国民经济遭遇“三年经济困难”,1962年才逐步好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起源。
(7)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严重破坏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3、文化:
(1)科技上,取得了包括“两弹一星”、杂交水稻在内的多项成就;(2)教育事业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3)“双百”方针提出;(4)“文革”爆发后,文化领域遭到巨大破坏。
4、外交:
(1)建国初至50年代:面对“冷战”格局,建国初,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采取“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
(2)70年代: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并于1979年建交,1972年中日建交;20世纪70年代掀了同中国建交的。
二、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增长最快的时期;也是民主政治不断健全的时期:更是中国融人世界,国际地位日益提升的时期。(1978年后)
1、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不断完善。
(1)拨乱反正,(2)修订宪法和颁布各项法律,实行依法治国;(3)恢复并健全三大民主政治制度;(4)注重加强基层民主建设;(5)“一国两制”。
2、经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对国营企业进行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十四大”后,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五大”明确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开放:形成了“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开放区一内地”的格局,引进了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提高我国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参与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有机遇也有挑战)
3、文化:
(1)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2)重新将“双百”方针作为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3)“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实施科教兴国战略;(4)科技上取得了包括载人航天在内的多项伟大成就;(5)人民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发生重大变化。
4、外交:
(1)经济交流:①对外开放,广泛开展同世界各国、包括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②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③积极融入经济区域集团化,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2)政治外交:①新时期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时期突出体现为不结盟政策;②与各大国建立各种类型伙伴关系;③积极参与联合国为中心的各项事务,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④倡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维护地区和平与安全。
世界古代史
古代希腊、罗马
1、古代希腊:
(1)政治上:奴隶制民主繁荣。希腊民主政治为人类提供了一套先进的管理模式,比如议会制、差额选举制、任期制、比例代表制等,成为现代西方民主制度的源头。
(2)经济:奴隶制工商业(海洋文明)经济繁荣,商品经济和对外贸易发达,农耕经济相对落后。
(3)文化:古代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出现了自然哲学、智者学派、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早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家。他们强调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2、古代罗马:
而在罗马政治制度中,罗马法则独树一帜,包括民法典、陪审制度、律师制度、诉讼原则、继承制度等,构成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套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是现代西方法治制度的法律基础及重要渊源。
世界近代史特征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14~16世纪)
14~16世纪是欧洲资本主义在封建社会内部孕育发展的历史。从社会形态看,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从文明发展的进程看,是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之间的过渡时期;从世界面貌变化的角度看,是人类由隔绝逐渐走向联合的历史。
1、政治:资产阶级产生和壮大,资产阶级反对教会专制主义的斗争此起彼伏,出现宗教改革运动。
2、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开辟新航路并开展早期的殖民扩张。
3、文化: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神学的束缚,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出现。。
4、国际关系:
(1)新航路的开辟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早期殖民扩张扩大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2)东西方世界差距开始拉大。
(3)欧洲工商业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北大西洋沿岸,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开始形成。
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17~20世纪)
1、政治:
(1)英、美、法、德、俄、日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改革或王朝战争的方式走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各国最终选择了君主立宪制或共和制,这两种政体的核心特征是代议制民主。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两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体走向完善,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并为亚洲等区域的国家学习仿效。
(2)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运动出现:19世纪30、40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2、经济:(1)两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的高速发展。(2)城市化进程加快。(3)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主要国家实现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3、文化:
(1)思想:①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提供了思想武器。②随着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阶级矛盾的激化,无产阶级斗争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20世纪初诞生帝国主义阶段的马克思主义即列宁主义。
(2)科技:近现代科学产生发展,科技发展迅速,科技和生产力的结合日益紧密,爆发两次工业革命,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首要力量。
(3)文学艺术:古典主义文艺和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发展。浪漫主义音乐、印象派音乐与美术。
4、国际关系:
(1)17、18世纪英、法、荷的殖民争夺战;(2)工业革命后,西方资本主义对外殖民,掠夺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导致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3)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西方资本主义加紧对外殖民扩张,掠夺资本输出地、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导致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世界现代史特征两次大战间的世界(1918~1939)
1、政治上:
(1)资本主义政治: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为了摆脱危机,德、日两国则相继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实行对内独裁,对外侵略的政策,“二战”的欧亚两大战争策源地形成,最终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社会主义政治: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导致了个人专断、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2、经济上:
(1)资本主义经济:由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国家生产与销售的矛盾日益尖锐。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①为了摆脱危机,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采取了国家对经济加强干预的政策,使经济得到恢复,缓和了阶级矛盾,维护民主政治,开创了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②德、意、日却进行了国民经济的军事化,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2)社会主义经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先后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形成了斯大林模式。基本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但也存在严重弊端。
3、文化:在现代科技、文学和艺术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现代主义艺术和影视艺术兴起,列宁主义发展。
4、国际关系:
(1)随着社会主义苏联的诞生,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矛盾尖锐。
(2)一战后,帝国主义战胜国、战败国之间矛盾重重。
(3)德、意、日法西斯建立,出现西方大国纵容法西斯侵略苏联的局面。随着法西期侵略的加剧,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也暂时放弃对抗,建立起反法西斯同盟。(法西斯成为与世界人民的矛盾在20世纪30年代成为主要矛盾)。
二战以来的世界(1945年至今)
1、政治:
(1)资本主义政治: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西欧国家普遍衰弱,至50年代初才逐步走向繁荣稳定。
(2)社会主义政治:①出现了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其中大多数国家照搬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②随着斯大林体制弊端日益暴露,苏联和东欧各国在改革过程中出现重大挫折,最终导致苏联和东欧剧变。③随着左倾错误的泛滥,导致了“文革”的爆发,严重地破坏了社会主义的民主与法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日益完善。
2、经济:
(1)资本主义经济:①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主导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建立了以其为核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②二战后,资本主义普遍采用了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方式,出现了人民资本主义、经营者革命和福利国家,以及借助第三科技革命和马歇尔计划的援助,资本主义经济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初,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③1973年经济危机,后,资本主义各国进入“滞胀”时期。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动摇,资本主义经济世界形成了美国、日本、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④20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复苏、繁荣。90年代出现知识经济即新经济或高新技术经济。
(2)社会主义经济:①社会主义国家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由于斯大林体制的弊端,苏联进行了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改革最终失败。东欧改革也出现挫折,最终导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取得巨大成就。
(3)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知识经济产生并得到发展。
3、文化:(1)科技:出现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电子信息、航天技术为代表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发展。(2)文学艺术:在西方文学艺术中现代主义成为主流。影视和多媒体艺术、互联网兴盛。
4、国际关系:
(1)世界政治格局:①二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北约和华约建立,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形成。两极格局下,(60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不结盟运动兴起、西欧、日本崛起,中国崛起。②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加强,出现短暂的“一超多强”的局面。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主题,国际局势趋向缓和,但缓和与动荡并存。
(2)世界经济格局:经济多极化、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
中国历史分为几个阶段中国历史是指中国从中华文明产生到现在的历史。中国历史悠久,自黄帝王朝的姬轩辕(也称公孙轩辕)时期算起约有5000年;从三皇五帝算起约有4600年;自夏朝算起约有近4100年;从中国第一次大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秦朝算起约有2240年。
中国历经多次政权演变和朝代更迭,也曾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经济、文化、科技世界瞩目。
中国史前时期炎黄二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公元前21世纪,中国最早的国家夏朝出现。东周推进了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变革,思想上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帝国—秦朝,西汉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中国陷入分裂割据局面,五胡乱华期间,异族融于中国趋势加强,诸多民族在分立政权的冲突中逐渐汇聚。隋唐时期,中央与边疆少数民族联系更为密切,经济繁荣、科技文化高度发展。宋元时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经济、科技发展到新的高度。明朝鼎盛时期,社会经济高度发展,明末在江南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9世纪中期,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确立了共和政体。袁世凯死后,中国进入军阀割据混乱时期。后经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终于在1949年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又经1966年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1978年后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中国经济快速发展,2011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智能推荐
- 下一篇:儒家代表人物有哪些
- 上一篇:南昌起义的意义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