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的感人故事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都走过来了,这种坚强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红军途中还有什么感人的事情呢?
湘江之战这是红军长征路上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战。蒋介石凭借湘江天险设下第四道封锁线,总数25个师超过30万人的国民党军队,在桂北越城岭和都庞岭之间的湘江两岸布下绝杀之阵,等待着一个多月中连续突破三道封锁线的中央红军。1934年11月27日,红军先头部队突破湘江界首防线,拉开了湘江血战的序幕。
至12月1日,中央红军苦战5昼夜,终于渡过湘江,粉碎了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然而,掩护主力的红5军团34师、红3军团18团被敌人阻断,官兵大部分阵亡……是役后,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至3万余人。
谭家桥战役方志敏、刘畴西率领部队一路北上,在到达黄山北麓太平县谭家桥时与敌军遭遇。敌军以大部队抄捷径占据了谭家桥地区的制高点630高地,控制了乌泥关一带的公路。为挽回不利局面,红军指战员奋勇抗击,但敌人居高临下,火力强大,红军三次冲锋都未能成功。
年轻骁勇的红十九师师长寻淮洲冒着枪林弹雨,身先士卒,勇猛冲杀,夺回了乌泥关,但部队也遭受了较大伤亡。敌军后续部队不断增援,红十军团被迫向北转移。寻淮洲身负重伤,不久就壮烈牺牲,年仅22岁。军团政治委员乐少华、政治部主任刘英等8名师以上千部,都相继负伤。敌军分三路围追堵截,红十军团艰苦转战选自.高考在线冲刺辅导 www.dushuv.com ,部队减员达1/3以上,不得不返回闽浙赣苏区。当时已经是1935年1月,正值寒冬,红军官兵仍穿着夹衣,粮食也早已吃完,沿途村庄老百姓的粮食被国民党军队洗劫一空,指战员们只能以草根、野果充饥。蒋介石集中近20万兵力,在赣东北设下层层埋伏,对红军形成包围之势。
在这种形势下,军团领导商定,由方志敏和粟裕率红十军团先头部队突破封锁线,进入闽浙赣地区;派人通知刘畴西、王如痴率军团主力同时行动。但是,由于下起大雪,刘畴西等考虑到部队连日行军,十分疲劳,要求就地休息一夜。方志敏决定自己留下来随军团主力行动,粟裕和负伤的乐少华、刘英率先头部队当晚乘夜色顺利通过敌人的封锁线。
赠参救人一渡赤水后,红军来到走马坝,适逢贫农方少周家六十九岁的老母亲卧病在床。由于家境清贫,缺乏营养,加之老病缠身,没有东西吃,家里只有青菜萝卜,老人已气息奄奄,朝不保夕,一家人束手无策,要医无钱,欲救无药,只有死路一条了。
可正在这时,住在方家的一位红军营长得知方母病重,他主动进屋去看望病人,只见老人快要死了,不由想起他挂包中藏了许久给自己老弱多病的母亲吃的人参给了那位方家的老母亲吃。方家的老母亲服了参汤以后,脸色转也红润,晚上又连服两次,病情大有好转,全家老小喜不自禁,连连感谢红军,这位红军营长也露出笑颜。虽然后来这位营长走了,可方家三辈人始终念念不忘红军营长“赠参救母”的恩情。
四渡赤水蒋介石判断红军又要北渡长江急忙调整部署,并加强泸州上下游带长江防线;同时,还严令各纵队赶筑碉堡,形成碉堡封锁线。蒋介石声称“剿匪成功,在此一举”,若再不歼灭红军,“何颜再立于斯世”。正当各路敌军向川南疾进之际毛泽东当机立断,毅然决定回师东渡夺取战略主动权。3月20日,中革军委发布四渡赤水河的命令,以隐蔽、神速的动作,分别经二郎滩、九溪口、太平渡第四次渡过赤水河。
中央红军突然东渡赤水河,令蒋介石惊慌失措。他判断红军又要进攻遵义,急令严阵固守,再次企图在遵义地区将红军“一网打尽”。3月24日蒋介石由重庆飞抵贵阳,就近督战。3月27日,中央红军以红九军团暂留马鬃岭地区,伪装主力,向长干山、枫香坝佯攻,吸引敌人,主力则向南疾进。28日,红军主力由鸭溪、白腊坎之间突破敌人封锁线,冒着狂风暴雨,进入乌江北岸的沙土、安底地区。31日,分别由江口、大塘、梯子岩等处南渡乌江,进至息烽西北地区。至此,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等的正确指挥下,巧妙地跳出了蒋介石苦心设计的在乌江以北、川黔边境地区消灭红军的包围圈,将几十万国民党军甩在了乌江以北。
智能推荐
- 下一篇:文言文断句技巧有哪些
- 上一篇:五四期间的经典故事 与五四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