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学习网_高中生学习方法与技巧_知识点总结_读书名言_读书笔记心得体会分享推荐
顶部通栏
首页 > 高考作文 > 满分作文 > 2017高考全国一卷优秀满分作文 >
首页 资讯 一对一 知识点 试题 大学库 专业 学习 助考 作文 机构 问答 报考 励志

2017高考全国一卷优秀满分作文

栏目:满分作文时间:2019-06-23

每年高考结束以后,都有很多优秀考生的语文作文获得满分。以下是读书学习网小编整理的2017全国一卷优秀满分作文,欢迎大家阅读。

2017高考全国一卷优秀满分作文

2017全国卷1高考满分作文:中国一隅,美在乡村

巍巍华夏,泱泱大国。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在大浪淘沙的历史长河中洗练,沉淀。传统文化灿若繁星,熠熠生辉。中国之美,美在和,美在礼,但在中国地图上,在山川与河流的走向中,与黄土地最接近的是乡村。昨日,中国以经济强国,文化大国示人;今日,中国一隅,美在乡村。

乡村之美,美在发展。

回望历史,风云涌动的那个年代,南海边的小渔村还被困于层层铁丝网之中,一夜间,高楼林立,绿树成阴。 乡村,似乎在中国的发展上一跃成为最大的潜力股。当城乡一体化,建设新农村的思想深入人心;当淳朴的民风与新奇的外界产生碰撞产生火花;当说起“生活在别处,天堂在远方”时,乡村竟成为了人们远离尘嚣,享受生活的首选。你一定会发现,不知什么时候,那些崎岖的小路被宽阔的水泥路替代;那些在历史中渐渐隐没的古镇,有天被更多的人所欣赏,记录;那些曾经落后的养老院开始创新,实现网上医疗;当一批批特色小镇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如今让我们惊叹的美丽乡村已不止是老牛与水车;稻田与落日,不止是沈从文先生笔下的那座“边城”。乡村的发展为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美丽。

乡村之美,美在文化。

当茶余饭后,人们不再只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而是三五成群,走出家门,走进广场。伴随着律动的音乐,自信地跳起舞。这是中国大街小巷尤其乡村最为常见的一幅生活图景。你知道的,广场舞这三个字这已经成为一种民间文化。从中国古代开始,诗、乐、舞自是一家,舞蹈源于生活,当人们沉浸在轻松自然的舞姿里,潇洒恣意的节奏里,你不难读懂中国,那是种“风乎舞雩,咏而归”的乐趣,那是种“风乎舞雩,咏而归”的乐趣,而乡村图书馆的出现,让人们强健体魄之余,也拥有更独立的精神,更自由的思想。这样的乡村文化,是自信的,是满足的。

乡村之美,美在回味。

时代发展,日新月异。乡村的美在发展,但仍自有一番深入人心的美,这种美,是根植于广袤的土地几千年,来源于生于此,长于此的智慧的人民,它就是“民以食为天”中的美食。中国人讲究吃,吃的花样多。食材、烹法、搭配、菜系,皆是讲究。你一定看过那部精致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无论你走到天涯何方,总难忘却家乡的味道。那口深黑的大锅,那口老灶能包含洞庭湖的野生鱼、昆明大山的菌、湘西的腊肉、兰州的拉面、四川的钵钵鸡。那种滋味儿,酸甜苦辣,刺激味蕾的同时,让你深刻的记得这是乡味儿,是传统美食的味儿,亦是人生的味儿。于中国人而言,美食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更是一种对文化的虔诚,对上天馈赠的感恩,对情感的交流。诚如《晏子春秋》所言“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焯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

庄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朋友,乡村亦是“美而不言”,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发展缩影,见微知著,中国大美如斯。

高考满分作文全国高考精选文章:一碗一筷诠中华

白落梅曾写道:“那小小的瓷碟里,竟品出了海的包容,天的旷远,地的辽阔。尝难尽的是食物千味,吃不完的是人生百态。”中华食文化源远流长,千百年来一句“民以食为天”竟令无数文人骚客、权贵宠臣、普通百姓竟折腰,不妨夹起一双木筷,从胃开始,读懂中华。

古来便有七俗:“柴米油盐酱醋茶。”从原始人的“茹毛饮血”到如今“蒸煮炒焖炖”,火的使用,让中国人的餐桌走向多元。而这,恰好体现了古人们的创新精神。倘若没有创新思维,又怎会有火苗的出现?又怎会有火种的保留?“食色,性也。”儒家先哲早已道出国人性格真谛。

食物承载的还有人们的性情。广东人好喝汤,正如广东人的性格,温润谦和;四川人爱吃辣,也恰体现了川妹子、川哥哥们的好爽直率;京城烤鸭色泽金黄,制作讲究,不正是京城“老炮儿”们谨慎机智的最好表现吗?凡此种种,不一而足。酸甜苦辣咸,五味全。五味构成一桌满汉全席,菜式多样,人也多样,中国人就是如此多元。

食物上多依附的不乏中华传统。元旦吃饺子,元宵吃汤圆,端午吃粽子??食物们的名称由于谐音也被用来传递美好愿景——年年有“鱼”,汤“圆”团圆??这些都体现了先人们卓越的智慧以及虔诚的美好祝愿。

然而,正如《月亮与六便士》所言:“任何硬币都有正反面。”在食品行业迅速发展的今天,其背后透露出的一些弊端也引发了人们的恐慌。不知从何时起,三鹿奶粉开始代替了三聚氰胺,红心鸭蛋成为了苏丹红浆液的代名词,虾不只是虾,而是注胶虾??渐渐地,人们谈“食”色变,浮云蔽目,食物难辨好恶,这正折射出今日中国个别商家眼里唯利是图,罔顾他人安全,实在是“利欲催人万火牛”,悲哉!

小编推荐:2017高考上海卷优秀满分作文

所幸中华民族没有放弃抵抗。食品监管力度的加大、有关法律的出台、执法程序的严格??均在扼杀着不良商家的坏念头。最终,蔽目浮云将被吹薄,也不再会因为“不见长安”而发愁了。

装盛中华美食的瓷碗,素胚勾勒出细致纹路,碗身描绘艳丽的花,这是中华民族千年手艺传承,历史沉淀;夹食中华美食所用木筷,竹香仍溢,挺直坚韧,恰如中华民族性格刚直正义,不阿不谀。

中华美食折射的,除了文化还有人性;烹饪方式的改进始发于人们的创新思维,源起于人民精益求精的追求;“纵有安全小隐患,重典治理安人心”更是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责任心之强大。捧起一碗,执起一筷,于色香味俱全的中华美食中,歆享中国特色中国味吧!

全国卷1高考满分作文:“一带一路”需要“美食带路”

亲爱的外国友人:

您好!

很荣幸能有这次机会通过写作让您进一步了解中国,但我绝不敢说此文能让您“读懂中国”,因为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绝非我能凭一己之文能让您“读懂”的。为此,我只能选择其中的两个关键词“一带一路”“中华美食”,为您勾勒今昔之中国。

中国曾有海上、陆上两条丝绸之路。除了丝绸和瓷器,食物也一直是丝绸之路上交流的重要内容。张骞通西域,为中国带来了胡椒、胡豆、胡萝卜等食材;明代盛边贸,中国又引进了番椒、番薯、番瓜等农作物。这些引进的食物食材均对中国的农作物种植结构和饮食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有的甚至重要到“不可一日无此君”的地位。以“辣椒”为例,它的到来不仅极大地丰富和满足了国人的口腹之欲,甚至对中国的菜系结构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川菜、湘菜、黔菜等菜系中,它俨然已经成为首当其冲的当家花旦。再比如,西域特产的葡萄酒自汉朝传入中国后,伴随着历史的发展目前已经充分地融入到了中国的传统酒文化当中。与此同时,从中国走出的茶叶、小麦等食物也同样在“润物细无声”般地影响着沿线国家,不断地充盈着他们的餐桌和饮食文化。沿途八万余家中餐馆更是遍地开花,受到所在国人选自.高考补习班 www.dushuv.com 民的喜爱。美食,无疑是人类文明互鉴过程中当之无愧的“先遣使”。“一带一路”不是独奏曲,是大合唱,不是单人舞,是集体舞。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食物的交流是多向的,食物的交流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在历史的长河中,无论是中国还是沿线各国的人民,均是这类交流的受益者。

智能推荐

相关满分作文

推荐满分作文

重点栏目推荐

作文预测 作文题目 满分作文 零分作文 作文素材 作文指导 英语作文
触屏版 电脑版

© 2017 读书学习网.dushuv -高中学习和高考升学平台!

顶 ↑ 底 ↓